一种错误的音乐定义方式

摘要:每次听到都觉得哪里错了。

soycd

Daft Punk 的 《Random Access Memories》专辑非常不错,常用来在我洗衣服的时候听,直到有了洗衣机。这本专辑中有一首歌叫《Giorgio by Moroder》,大体上是一首非常有趣的歌,但是每次听到歌词都觉得他们哪里说错了,现在我就把这种想法梳理出来。

从头说来,《Giorgio by Moroder》构思挺巧妙,Daft Punk为了借别人之口点明自己的风格乃是「未来风格」而煞费苦心。这首歌中引用了一位旁白者的录音,旁白说的是自己在70/80年代的时候制作「未来风格」的经历,旁白者说自己在音乐中用合成器加入了一种Click音效,听起来挺未来的,话音刚落,Daft Punk就在这首歌的音轨中混入了Click音效。意图很明显:老子现在做的,就特么是未来的风格。

但是这种说法从头开始就错了。

我们可以定义两种所谓的「未来风格」

第一种简单:「歌曲听起来像是未来」的风格

由于目前科技的飞速进步,我们无法抗拒的认为科技感更为强烈的风格是未来的风格,使用听起来科技感更强的音乐素材往往给人这种「未来风格」的感觉,正像在蒸汽机时代,越多的使用蒸汽就越给人未来感,人们幻想未来一切都由蒸汽驱动,这就是蒸汽朋克的思路,(但究竟未来是否真的发展出这样的风格,并不是持这种定义的人所关注的)。创作出的「未来风格」,乃是「有未来风格的风格」,是符合创作者认定为未来风格的风格,这种风格毫无疑问是当下的,和「未来」毫无干系。

第二种是:「预计是未来将要出现」的风格,或称由发现「未来的曲风」产生的「未来风格」

首先说结论: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判断,认为自己目前采用的音乐制作方式或使用的风格「预计未来将要出现」,这种想法实际上,错了。
错处有四:

  1. 如果这种风格的音乐公布出来,则毫无疑问将或大或小的会影响现世音乐思路:如果其影响力足够大而真的引领的未来的风格走向,则在这种风格诞生时,并不是预言风格,而是影响了风格;如果其影响力很小,被后来者改变、利用而踩在脚下,则这种风格旋即成为「过去的风格」或「当时的风格」而非「未来的风格」。
  2. 如果这种风格诞生后被雪藏,作者随意的死去,100年后后人从坟墓中挖出长者的优盘,插入电脑,发现这正是坟墓外周杰伦的风格,这算不算创作者在当时创造了「未来风格」呢?不完全是:「是」是因为,这确实是严格意义上的提前预测到了未来风格;「不是」是因为,这种假想的情况完全失去了讨论意义,因为前提条件限定这种风格必须必须完全被雪藏,一旦你听到它,讨论它,它就会影响到你,也就间接影响了未来你对这种风格的接受程度,就很难从真实的未来风格中区分出「预测」过程带来的影响了。也即;这种风格在被确认确实完成了预言未来风格的时刻前,完全无法被你我这些听众接触到,完全躲在了事件视界之后。而在被确认之后,因为被「发现」,而成为了「当下的风格」或「稍早一些的风格」。
  3. 一个极端例子:如果你有一盘祖传的录音带,封条和技术手段显示录制之后就没有被打开,而且制作录音带的祖先因为声称「预言了未来音乐风格」且「严格不公开音乐内容以避免无法区分影响」而遭到了唾弃,那么作为后代,为了洗涮先人骂名,该选择在何时打开录音带的封条公之于众呢?如果担心开封过早,早于被预言的风格的诞生,将功亏一篑。理性的选择将是永远不能打开。
  4. 更深一层:声称「此风格未来必将出现」是耍流氓的说法,因为这个「必将」没有期限,理论上如果未来足够长,世俗将遍历每种曲风,每一个独特而绝密预言录音带都「必将」被再次发现,选择恰当的开启时机则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现世录音带的持有者,直到永远。